2007年11月,沧州日报记者何荣芝再次踏上天成新厂区时,对天成的变化惊讶不已,她初来天成是在四年前,那时新厂正在建设中,围墙未圈,路面未铺,放眼望去,满目荒凉。而眼前,是整齐的厂房,红色条砖铺砌的路面,绿油油的草坪,一派生机,就连等待二期建设的东南面几十亩闲置地上长出的芦苇,在她看来都那么美,那么有诗意。新输液车间的先进设备,更让她吃惊,对天成,对王振刚更增添了一层敬意。

和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振刚的一席谈话,催生出《沧州日报》上一篇洋洋洒洒的报道,记者以问答形式破解了天成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秘密。

背景:来到天成药业时,一条国内最快的大输液生产线刚刚运抵,据企业相关负责人士介绍,这条生产线每分钟产量可达500瓶,每小时3万瓶,日产量达50万瓶。对天成来说,这是一个什么概念?这意味着,加上公司原有的生产线,以后4条线两天的产量就相当于1993年企业一年的产量。

自1998年9月从国企改制为股份制,从连年亏损到销售过亿,从破旧的老厂房到开发区宽阔整洁的新厂区、从落后的生产管理到GMP规范化管理、从借钱给工人发工资到员工收入连续增长……在医药生产企业面临一道道生存关口和严峻市场规范的今天,天成人从被动接受各种生产规范到主动出击,给自己“画圈”,所取得的惊人变化更多地来自一种成功的自我约束。

学会适时“修身养性”

 记 者:近几年,医药行业的气氛有些“紧张”,天成从9年前奄奄一息的低谷走出来,不但没垮,反而迈过了一道道“坎儿”。让天成从逆境中走出的秘诀是什么?

王振刚:这与企业主动规范自己严格基础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。当企业规范变成一种员工自觉行动时,也就保护了自己,也就能够从容迎接各种行业审查认证。拿最近一个半月来说,我们接受的各种检查就达4次之多,为历年之最。但企业面对这类检查时却并无太大压力。为什么?像最近一次迎接上级部门检查,正赶上我在苏州出差,之所以如此放心,还不是因为一些该做的工作大家都已做在了平时。大家知道,自郑筱萸事件、齐二药、石四药、欣弗系列事件以来,全国医药行业近年来经历了足以让业内人士刻骨铭心的监管整顿。正是在这样一个风口浪尖上,天成老厂面临5年一次的重新认证,特别是在4月的第一期认证中,遭遇“齐二药”事件,而在7月的第二期认证中又赶上“欣弗事件”,天成都顺利地通过考验。也正是这种非同凡响的经历,使我们更清醒的意识到,企业越是在严峻的大环境中,越应该注重自身的“修身养性”。

记 者:事实证明,天成“活”过来了,而且活得很好。但就在此时却出人意料地放缓脚步来回头整顿自己,做出这样的决策是出于怎样的考虑?

王振刚:我们提出“规范自己才是保护自己”,尤其对医药企业,所追求的不应仅是利润的最大化。坦白说,天成在2001年以前还处在以生存为目的的阶段,效益增长是第一要务。通过几年的努力,企业从连年亏损到销售过亿,从落后的生产管理到GMP规范化管理。但一个企业究竟多大才算大?发展中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行为规范,做大规模已经不是最现实的问题,也就是说,稳定比发展更重要。适时放缓发展脚步,夯实基础,也许才是企业现阶段最适宜的选择。

 

给自己“画圈儿”

记 者:医药不同于其他行业,事关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这也就为医药行业的规范发展提出了更特殊要求——要超前,而非亡羊补牢。

王振刚:是的,我们从去年就提出“规范自己就是保护自己”,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。“好药治病,坏药致命”,企业规范产品生产管理,最终是要为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负责。但从全局来看,“规范自己也是对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保护”,像上级主管部门,像以企业为家的员工。更不用提与之相关联的社会治安、地方经济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我们的规范是自己给自己画了个圈儿。

记 者:与其被动应付不如主动出击,从被动接受外部规范到主动规范自己,天成走过了怎样一个心路历程?

王振刚:我们首先把企业内控标准制定在高于国家标准之上,如国家的药品含量标准在±10%,我们的企业标准达到±5%,国家对细菌内毒素限值控制在0.5Eu/ml以下,我们目前已达到了0.25Eu/ml以下。另外,在购进、生产、管理,销售等方面,都进行了相应严格的规范化管理。要知道,国家生产口服固体制剂的厂家有几千家,规模也都不小,医药工业生产企业严重过剩,就算是为了生存我们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。

记 者:在给自己“画圈儿”时,企业是否会触及相关者的利益,比如供货商、经销商等。

王振刚:这是很自然的事,行业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天成对质量的要求苛刻,对供货商和经销商近乎“挑剔”。曾经有一家标签供应商由于清场不彻底,给企业的供货中混入了其他企业的标签,我们果断对这些产品进行全面销毁,供应商在承担相应损失的同时还被取消供应资格,类似这样连最起码的生产标准都达不到的供应商,我们都“毫不手软,坚决剔除”。其实,严格保证购进渠道合格的过程也同时对供应商提出更高的要求,督促其进行自身规范。

 

规范就要“小题大做”

记 者:“规范自己才是保护自己”,但如果不狠抓落实,再好的理念也会流于形式。在我们看来,实现规范管理的关键还在于全员的认知与执行。

王振刚:没错。不久前有一批速效感冒冲剂的基础原料扑热息痛,进厂的随机抽样并没有发现问题。但在生产过程中,细心的工人们发现有两袋颜色不一致,于是立即停产并及时上报情况。后经我们组织化验室进行全面抽检,证明由颜色差异反应出的是质量不均一、纯度不一致的问题。“绝对不能让这样的产品流向市场”,达成了这样的共识,大家在要求供应商退货的同时,忍痛将已经生产的成品全部进行销毁,仅那一次企业损失就达四万多元。

在药品生产行业,任何关乎产品质量的问题都不是小事,需要小题大做。这种“小题大做”不仅是必要的,而且必须自上而下,由管理层带动大家都来积极参与。

记 者:这样的损失从长远看肯定会换来更高的品牌效益。

王振刚:只有把主动规范的思想渗透到最基层的员工,大家才能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外部规范,到主动出击去规范自己,以达到消费者的满意为目的,实现“制好药,为人民”的宗旨。显然,只有这样天成才会走得更远。在今年初的一次市场调查中,市场反映我公司生产的一种口服药胃肠道反应较大,后经过公司技术人员认真分析,问题就出在原料的纯度上。于是马上对原料进行调研和试验,发现天津一家药厂生产的原料纯度高,几乎无胃肠道反应,但原料价格要比原购进厂的1吨高出3000多元,同样都能生产出合格产品,每月要多支付采购原料成本几万元,但我们认为国家标准只是检验标准,用户的满意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,后来我们果断地由原来用一个河南厂家的货,转到质量更有保证的天津一个厂家。

作为企业管理者,更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审视眼前的问题。如果一个企业去年有100万元的利润,但今年只有10万元的利润,说明企业效益滑坡了,但如果夯实了基本功,即使去年有10万元利润,但今年却达到了50万元,说明企业是在持续发展了,上升了。这才是企业真正的利益所在。显然,未来的市场竞争会是“价值战”而非“价格战”,天成的最终优势也将有赖于品牌、市场美誉度及用户的信赖度。